当前位置:河南热线 > 旅游 > 乐游资讯 > 正文
全球播报:阿蓬江畔访古镇
2022-11-09 09:02:35 来源: 人民日报海外版
关注河南热线


【资料图】

在武陵山区崇山峻岭中穿行近6个小时,我终于抵达心仪的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。

古镇临着阿蓬江,吊脚楼沿江铺排,蔚为壮观。穿过濯水石牌坊进入古镇老街,老街左侧没有房屋,可以远眺对岸,因此得名半边街。走过约40米长的半边街,我们进入江西街。街道一下收窄为两三米,两边明清风格的建筑写满时光的沧桑,而店铺内外却弥漫着诱人的人间烟火。传统工艺制作的绿豆粉、凉辣的米豆腐、热糯的马打滚……店主的吆喝声与游客的惊叹声交织在一起,让这里看起来就像是《清明上河图》中的一条小吃街。最惬意的要属临江吊脚楼里的食客,他们或细品一锅青菜牛肉,闲看一江碧水悠悠向西流,或吃着又辣又烫的黔江鸡杂火锅,举杯开怀谈笑,与绿水青山对饮。

这条街上有座余家大院八贤堂,是濯水古镇的一个重要古建筑参观点,原为清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宅第,是古镇第二大古民居。余家是一个书香之家,饱读诗书的余共安中进士后,皇帝赐顶戴花翎,余家一直持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,祖上训诫子孙要世代学文从医,于是在临街前堂办诊所、开药房,悬壶济世。万天宫是古镇最大的建筑群,兴建于清乾隆年间,由来此做生意的江浙两省商人出资修建。万天宫高大雄伟,由正殿、万天阁、议事厅、照壁等10多个建筑构成,全为木结构,有着浓厚的渝西南古镇建筑风格。

走过三道拐就是中街。这条街古建筑密集,有汪家作坊、汪本善旧居、光顺号、樊家大院等。濯水古镇建筑实现了土家族吊脚楼与徽派建筑的完美结合,营造出一种刚柔并济的独特建筑风格,古朴而不失创新。值得一提的是,樊家在古镇开办了第一所义学讲堂——濯河坝讲堂,这座大院临街一面为全开放式门厅,不设大门,是镇上唯一没有大门的大院。院内两个天井之间没有门,更适合学子们活动。正院前有跨越老街而建的凉厅,清光绪三十年,樊家就在此开设义学。“凉厅街”不仅风格独特,而且充分体现了濯水人商儒并重的世风。凉厅旁,清光绪十四年立的“天理良心”碑体现了古人尊崇天理、恪守信用的价值观。天理永存,良心永在。

穿过李家老街,一回头就是戏台。修葺一新的古戏台雕饰精美,在夕阳中熠熠生辉。不过此刻的戏台上空荡荡的,让人心生几分遗憾。

吃罢晚饭,与凉天泽园客栈的老板攀谈,他叫李方泽,土生土长的濯水人,虽逾古稀,却精神矍铄,是樊家大院的业主。为支持政府开发旅游业,他主动搬出大院,在老街外办起了客栈,颇有商业头脑的他,生意做得风生水起。听我问起古戏台,李方泽介绍,过去人们上街都从戏台旁进入李家老街,遇上赶场,有时还能听一场后河戏,锣鼓喧天,十分热闹!

夜深人静中,我再次伫立戏台前,仿佛听到悠扬的锣鼓声在阿蓬江上回荡。我与赶场的山民一起,从戏台旁边的门鱼贯而入,挤挤攘攘走过李家老街、中街、江西街、半边街,江风拂面而来,风雨廊桥就横在眼前。这时,一轮明月悬挂在澄澈的夜空。月光像一位永不疲倦的老人,慈祥地望着喧嚣后的小镇,轻抚着阿蓬江。

责任编辑:hN_09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