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河南热线 > 旅游 > 乐游资讯 > 正文
环球看点!品读和顺古镇
2022-07-22 07:41:40 来源: 人民日报海外版
关注河南热线


(资料图片)

曾漫路 

车子风驰电掣地驶往云南省腾冲市的和顺古镇。许久,终于抵达目的地,卸下行李,人变得格外轻松,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品读古镇之旅,走在火山石铺成的路上,鞋跟敲出的嘎哒嘎哒的声响,伴我慢慢穿越回古镇的旧时光。

和顺古镇始建于明朝,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和顺,古名阳温墩,就是一年四季阳光和煦,不冷不热。这个西南边陲小镇,竟有着江南一般的温婉多情。来自中原的先民带来了汉文化和建筑艺术,最早的居民聚集地就这样渐渐形成。如今,和顺古镇有传统民居1000多座,其中清代民居100多座,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。古镇里随处可以看到徽派建筑的粉壁黛瓦马头墙,加上装饰有云南少数民族神秘的图腾崇拜标志,便有了独特的韵味。和顺另一个别致的景观是宗祠文化,它延续了儒家文化的传统。和顺现有八大宗祠,这八大姓有较为完整的族谱,至今保持续修的传统。每年春秋两祭,八大姓的族人都会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各自的宗祠,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。

如果仅仅是这样的景观,和顺古镇便只能称硬朗有余,而柔媚不足。但大自然何其眷顾和顺,恰恰就有一条河,蜿蜒环绕着和顺,“阳温墩”因这多情的河水,也便改名“河顺”,后取“士和民顺”之意,雅化为“和顺”。

我站在古镇的制高点往下眺望,远处群山环抱,近处河水绵延,群鸭悠游在河面上,笔直的石板路通向远方,三三两两的古镇居民不慌不忙地走着,岁月静好,时光似乎永远停滞在这一刻。

赋予和顺底蕴的不仅是天时地利,还有深厚的人文,和顺古镇里有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——和顺图书馆,其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会员寸馥清组织的“咸新社”和1924年成立的“阅书报社”,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,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,1938年新馆舍落成。迄今为止,和顺图书馆有藏书7万多册,古籍、珍本1万多册,内有胡适、熊庆来、廖承志、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。现在,图书馆内仍订阅了全国各地的报纸,面向古镇居民开放。

徜徉在和顺古镇上,民居依山而建,高低错落。时而,在青砖黛瓦、雕栏画柱间,我迷失在历史的光阴里,时而,一间间卖翡翠的商铺又把我拉回到现实中。腾冲靠近缅甸,腾冲出名的玉石就是缅甸玉,又称翡翠。和顺有句俗话叫“穷走夷方急走厂”,“夷方”指缅甸、印度、泰国等国家,“厂”指这一带的玉石厂等。和顺的男儿到了十几岁就开始“走夷方”了。他们当中的不少人由于勤苦好学,与当地人和睦相处,最终奋斗进入当地的主流社会。如今在仰光、清迈、曼谷等地,仍能看到和顺侨民最早创办的老商号、工厂、医院、学校。和顺也因此成为云南著名的侨乡。

和顺古镇至今完好地保留着“翡翠大王”寸尊福的故居,当时著名的商号“福盛隆”。寸尊福13岁跟随马帮去缅甸学习玉石生意,1885年在曼德勒创办商号“福盛隆”,并在和顺自己的老宅设立了分号,延续至今。寸尊福不仅因翡翠生意而出名,更因竭力保护侨民利益,慷慨资助辛亥革命而备受尊敬。孙中山曾为其亲笔题词“华侨领袖,民族光辉”,并赠匾“中外名垂”。

穿行在古镇,我的脚步不由地越走越慢,和顺是需要慢慢品读的。入夜,和顺古镇虫声啾啾,星光点点,无论是人还是建筑,我在心里祈愿它永远如此宁谧,安详。

责任编辑:hN_22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