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通道:坚持红色为基 盘活文旅业态
2022-05-14 05:33:37 来源: 中国旅游报
关注河南热线

□ 钟宇玲 本报记者 高慧

近年来,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以通道转兵事件为依托,始终坚持以红色为底色,以“红色通道,好运侗乡”为主题,结合“生态绿、民俗古”两色旅游资源,盘活文旅业态,让古朴小城焕发出勃勃生机。五一假日,记者走进通道,感受这座红色小城的文旅魅力。

带活村民致富路

通道县是一块红色沃土,红色资源十分丰富。红军足迹遍布全县11个乡镇,留下大小纪念设施、遗址遗迹33处,已纳入各级文物保护的纪念设施10处,其中,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。

通道转兵纪念地是通道县最主要的红色景区,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。通道转兵纪念地由通道转兵主题陈列馆、通道会议旧址恭城书院、红军街、东岳宫、宝庆会馆等组成。在通道转兵纪念地,游客可体验舂军粮、编草鞋、走长征路、吃红军餐,在学习和沉浸式体验中厚植爱国情怀。

通道转兵纪念馆馆长郑湘介绍,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产业,通道转兵纪念地既为老百姓提供就业岗位,也带动了周边养殖、种植、餐饮、住宿发展。

在纪念馆旁边的怡然商品店,记者看到,帽子、纪念衫、杯子、笔记本等特色商品琳琅满目,“纪念衫是最受欢迎的产品,图案可按照游客需求来制作,很多家庭游客买回去当亲子装,还有很多年轻情侣把它当情侣装。”怡然商品店负责人张海介绍,“当初看好红色旅游发展前景,在纪念馆建设起来半年左右,我的店也开了起来,生意好的时候,年收入6万元左右,够一家老小生活。”

距离纪念馆数百米远的特色餐饮店“红军灶”,主打南瓜粥、红米饭、野菜等“红军餐”,辅以本地菜。餐饮店负责人介绍,每年都会有大批游客前来体验“红军餐”,生意火爆时,年收入有10万元左右。

带火文旅新业态

距离通道转兵纪念地仅1小时车程的芋头古侗寨景区,深挖“一盏马灯”红色故事内涵,力促“古色”“红色”融合,带动了村内民宿、餐饮、文创产业的发展,为村民提供了司机、讲解员等就业岗位。

据介绍,景区内餐饮店“古道农家湾”以侗族特色合拢宴为主打,旺季时一天接待游客量有一两百人次,店内一年纯利润达到10万元以上;民宿“侗乡秘境”共11间客房,一年纯利润也超10万元。目前景区内推出的手机壳、冰箱贴等系列文创产品,也深受游客欢迎。

芋头古侗寨旅游景区通道丹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方旭介绍,芋头古侗寨的游客中,80%以上为研学团队。游客来这里重走长征路,聆听红军和侗乡人民之间的故事,感悟红色精神,还能参观侗族非遗文化馆,了解侗族文化。

为了建好通道红色旅游目的地,通道县委、县政府十分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,全力发展以通道转兵纪念地为主的全域红色旅游。同时,以红色文化为主线,结合生态资源和民俗资源,打造集文化体验、山水休闲、生态康养、农业体验等为一体的复合型侗文化特色旅游综合体。

通道侗族自治县副县长杨晓黎介绍,近年来,通道县累计投入10亿余元进行红色文旅开发建设,建成了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、省级重点红色景区3处,完成了恭城书院、宝庆会馆、白衣观等红色文物单体的修缮保护工程,建成通道转兵纪念地、苏维埃政权所在地皇都侗文化村等景区,举办红军长征在湖南研讨会、长征火炬传递、红色教育培训研讨会等活动,打响了红色文化品牌,使“通道转兵”知名度、影响力迅速提升。

通道县还挖掘了“重走长征路”红色旅游产品,策划通道转兵纪念馆—兵书阁—文星桥—晒口库区旅游环线和侗寨民俗风情体验、农耕体验等深度互动项目,并积极开发研学产品,同时拓展康养、农耕、科考探险等新业态。

带来发展新愿景

疫情给通道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冲击,但通道旅游人依旧满怀憧憬,积极蓄能,为疫情后游客到来做好准备。

通道转兵纪念馆每周安排培训,请专家为讲解员授课,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,并且计划今年在文创产品上进行重点突破;芋头古侗寨景区结合本地民俗,正在研发小马灯系列伴手礼;通道丹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业务培训,进行景区内文旅业态的基础设施建设。

通道侗族自治县文旅广体局局长吴立介绍,通道县按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通道段)建设方案,积极打造“一区三带”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布局,目前启动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通道段)县溪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建设,正在积极推进通道转兵红色文化研学中心建设。

杨晓黎表示,下一阶段,通道将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红色研学和党性教育基地县,挖掘更多当年红军和百姓之间的故事,科学编制红色研学和党性教育课程,并结合长征文化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、露营基地,完善相关基础设施;同时以红色研学为主线,拓展写生、农耕研学、劳动研学和大学生毕业实践等项目,科学布局,丰富文旅业态。

责任编辑:hN_0138